400-088-1900
周一至周日 9:00-18:00 聯系客服
2022-06-25 作者:道生 來源:道生醫療
5月15日至16日,第十屆全國中醫藥發展論壇(珠江論壇)學術研討會在廣東省廣州舉行。本次論壇的主題是四種診斷儀器發展的關鍵問題和前沿方向。會議決定將四種診斷儀器統一稱為中醫診斷儀器(包括四種診斷儀器和其他診斷儀器)。
診斷和治療儀器是一種輔助診斷和治療信息收集、療效評估和教學的手段。與會專家同意,中醫儀器設備的未來發展前景廣闊,但目前的研發水平仍處于初步階段。
盡快制定中醫診斷和治療儀器的標準,以確立中醫診斷和治療儀器在國際市場上的優勢地位。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副局長、廣東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科技部、中醫藥局等50多名相關領導、跨學科專家和企業代表出席了會議。
張伯禮,中國中醫科學院院長,劉寶燕,執行副總裁,李振吉,世界中醫學會聯合會副主席,楊華源,上海中醫藥大學教授,王衛東,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研究員,擔任論壇執行主席。會議重點討論了四種中醫診斷的起源和現狀,四種中醫診斷儀器的發展狀況和主要瓶頸,以及四種中醫診斷儀器未來發展的戰略理念。
2008年以來,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高度重視中醫診療設備的發展,提出了升級、改造、開發、推廣四個項目,選擇了一批中醫診療設備生產企業示范基地,并形成了中醫診療設備推薦項目。
中醫診療設備的發展呈現出數字化、可視化、模擬化、智能化的趨勢,但仍存在中醫診療設備品種少、臨床使用少、標準不統一、中醫特色未充分體現等問題。楊華元提出,在中醫理論指導下,中醫四診設備應整合計算機信息技術、電子工程、生物醫學工程,開發智能、定量、視覺、示范診療設備,建立中醫診療技術平臺,促進科研成果轉化。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有關負責人認為,本次研討會的內容為中醫藥診療設備下一步的發展提供了充分的理論基礎,為起草《中醫藥診療設備綱要》提供了依據。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計劃利用半年時間認真梳理中醫診療儀的發展歷程,制定研發計劃。強調以提高中醫藥診療能力、效率為核心,更加注重技術創新,與跨學科專家合作,踴躍推進產學研結合,以醫療機構和企業為技術創新主體。
中醫四診器械是以中醫理論為指導,運用現代科技手段收集、分析和處理以中醫診所為基礎的四診所信息。近代以來,學者對中醫四診的現代化進行了廣泛的探索和實踐。
中醫四診技術呈現出新的發展趨勢,中醫四診信息的客觀化已成為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中國學者在脈診儀、舌診儀、四診儀等四種診斷儀器的研究和開發方面取得了許多成就。
近日,動脈網重磅發布“2022未來醫療100強”榜單。上海道生醫療科技有限公司依托持續創新的高科技產品、先進的自主知識產權技術以及巨大的市場潛力等核心優勢,領跑中醫大數據服務及智能應用行業,再度榮登【2022未來醫療100強·創新數字醫療榜TOP100】,較“2021未來醫療100強”榜單,道生醫療排名上升11位、估值上升60%!
無論是應對當今的新冠肺炎,還是未來的未知病毒,中醫只需要辨識癥候,把握病機,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辨證論治,對證下藥,治病。這是因為中醫強調整個生命的治療,也強調人與自然、社會的和諧統一,使人在整個身心的和諧中處于動態的平衡中
瘟疫是中醫對傳染性強、可引起流行的急性傳染病的總稱。兩千多年前的《黃帝內經》中被稱為“五疫”。明代吳又可在《溫疫論》中總結其發病原因因為感受到了天地之間獨特的異氣,也被稱為癘氣、雜氣、戾氣。
中醫藥人才是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基礎和保障。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以培養中醫藥特色人才為出發點,繼續開展中醫藥傳承創新千萬人才、中醫藥特色人才培醫藥特色人才培養項目(岐黃項目),努力培養一批中醫藥領軍人才,建設一批高水平的中醫藥人才培養平臺,青年一流人才和基層實用人才,為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提供人才支持。
在神舟十二號飛行任務中,中醫四診儀首次安裝在空間站,宇航員健康的護送神舟十二號上天,空間站中的中醫四診儀開始使用。這是中醫四診儀首次安裝在空間站。它通過望、聞、問、切的方式收集宇航員的健康信息,然后由地面醫療監督和醫療保險人員進行分析和判斷,建立基于中醫信息的宇航員健康狀況評價方法,守護宇航員的健康。
中醫藥的發展勢頭在國家相關政策的指導下日益蓬勃,加大和扶植中醫藥的發展更是寫入了十三五規劃。伴隨著社會上的“中醫熱“,很多中醫藥診療的設備逐步走進大眾的視野,這些設備不但能拓展專業人員的工作范圍,更能為普通大眾提供優質的醫療體驗和服務。